企业动态

company

“土豆大王”千里访西洋,为薯谋肥寻良方!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 12:16:38浏览次数:

七月盛夏,贵州西洋实业迎来两位特殊客人:天门市拖市镇何场村党支部书记梁红清被称为 土豆大王宋红林。自驾二十多小时,他们带着一个明确目标——为村里新建的红薯淀粉厂配套三万亩种植基地,寻找专用肥料解决方案。湖北片区经理刘祝邦全程陪同参观,这已是他们与西洋结缘的第八个年头。

 DSC05080_副本.jpg

宋红林(左1)、贾总、梁洪清(右1)合影

从摸索到引领:一个村庄的种植革命

 

 

“19岁才真正种地,那时就守着棉花、黄豆。宋红林回忆早年困境,人工一天才13块,根本赚不到钱。”2003年,他大胆转向马铃薯种植,从零起步,逐步扩大到400亩,成为当地DI一个吃螃蟹的人。邻村乡亲纷纷效仿,马铃薯产业在天门扎下根来。

 DSC05104_副本.jpg

这场变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梁红清书记,清晰梳理了村庄的产业升级路:2004年引进马铃薯种植后,何场村探索出一年三熟模式(马铃薯-黄豆-蔬菜),并获评全国一村一品(马铃薯)示范村。近年,他们优化为双薯模式”——头茬马铃薯,二茬红薯,土地效益再提升。

 

以前种小麦,亩赚约300元;改种马铃薯,利润可达上千元,翻了三到四番。梁红清算得实在。如今,这套模式已辐射带动潜江、仙桃等周边地区,形成十几万亩规模产业。村里新建的红薯淀粉厂,更将驱动3万亩红薯种植落地。

肥效见证者:从杂牌认准西洋

 

 

规模扩张背后,肥料的选择举足轻重。宋红林坦言,早年用肥杂乱:到处买,价格高 效果还不明显,甚至买到假货。随着千亩基地普及水肥一体化(覆盖率达60%),他对肥料品质愈发敏感。

 

现在就信西洋肥,哪怕价格相当,我个人认为西洋不会有假

 

宋红林的信任源于对比。他尤其肯定针状肥与海魔王等新品肥效要用低氮高钾的,比如10-10-3510-10-40配比。我试验成功后,才向周边大力推广。这种推荐不带功利:没回扣没奖励,老百姓信我,因为我主推的就是自己实实在在用的肥。

 

梁红清书记也印证了西洋肥的投入产出价值:农民曾只认便宜肥,但多年实践对比证明,西洋肥的投入与产出是正比。

千里求:只为红薯产业升级

 

 DSC05097_副本.jpg

此次西洋之行,核心目标明确——为即将铺开的3万亩红薯寻找专用肥。

 

湖北红薯气候优势明显,但种植分散,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和专用肥料。宋红林直指痛点,湖北市场还没有真正针对红薯的高产、高淀粉率专用肥。梁红清书记补充道:淀粉厂要顺利运转,必须保证红薯的产量、品质,尤其是淀粉率。我们迫切需要西洋研发一款红薯专用肥,这是此行的首要目的。

 

土地跟人的身体是一样的,长期使用低端肥的土壤,不调养就会出现问题......”刘祝邦经理笑着道出合作渊源。

 

2017年公司发现天门马铃薯规模潜力,经土壤检测与示范田建设,逐步赢得种植户信任。去年,梁书记试用100针状肥进行滴灌种植效果验证,效果满意这才毅然带队到访西洋,寻找红薯专用肥。

共期未来:好肥支撑好产业

 

 

谈及对西洋之行的期待,两位带头人言辞恳切。核心是产品宋红林目标清晰,要能提高红薯产量、品质和淀粉率至于服务,他笑言:刘经理团队常来指导沟通,很到位。我们村种植户现在个个算土专家,技术反而不缺。最关键是肥料的性价比和专用性

 

参观结束,宋红林看着智能芯工厂中的针状肥,言语间充满信任:技术加上西洋肥,效果一定不一样这些肥料即将奔赴湖北广袤的薯田。

 DSC05084_副本.jpg

当乐事、好丽友的薯片香飘全国,谁能想到其中原料正来自天门种植户们深耕的土地?从马铃薯到红薯,一场由良种、良法与良肥共同支撑的产业升级,正在江汉平原悄然推进。西洋实业与湖北种植带头人并肩携手,为田野孕育更丰饶的希望。

 


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-化肥生产厂家-针状肥-海魔王-诺威施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

  • 24小时咨询热线0851-87791988

  • 电子邮箱xy@gzxysy.cn

COPYRIGHT © 2021,gzxysy.cn,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©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

sitemap feed
黔ICP备18007058号-1 贵公网安备52012202006145号